[FZH] [OT]怀旧+心愿

好风 lijian at ylinux.org
Thu Sep 13 14:03:08 UTC 2012


Hi, Michael

理解 + 支持, 另外几点个人想法:

1. 看了项目主页,和 github 目标相像。国内也有个 gitcafe ,
    也许还有其他项目,未知。

    这也并非“造轮子”,只要本着自己目标去做,一直做,做好。
    那么“目标”好,成果一定也很可观。毕竟 github 等国外的
    项目现阶段在国内发展还太理想。这是一个空档,也是有意义
    的地方。

    另外,事物发展都有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情况。github 类似
    的项目国外确实“成熟”,但“成熟”不代表就是最好的。就像
    Gnome, KDE 发展这么“成熟”后,却有不少人越来越喜欢 XFCE
    类的“简单”,“快速”。这也是“造轮子”的一个理由!

    另外,邮件里有位朋友提到:“如果开源项目代码,也许利于
    项目的发展“,我认为倒不失为一个”好“的建议。;-) 。 当然,
    如果走开放 API 的路子,做好也不错。

    总之,只要坚持走下去,一定可以有所为!


2. 另外,我想到了 37signals 一类应用,虽然不同于项目托管,
    更属于工作协同类一点,但两者交集甚多。

    还有 redmine 类综合类的管理项目。

    我认为“综合”可能有意外收获。幸喜从贵站已看到这个方向。


3.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帖子,说的是 github 一类服务比 git 服务要
    缺少很多”原本“的优点。我觉得很有道理,也许 github 类的服务
    确实有”过“的成份。

    另外,真的黑客,都希望简单、直接的东西。(贵网站的介绍颇有
    对黑客精神友好的意向)。但 github 一类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
    很“反黑客精神”的(希望不要引起口水战,呵呵)。希望多仔细
    体会潜在用户的真正喜好。要知道用户都有自己的喜好,如果不好
    只会简单的离开,不会留下来“讨论研究”的。所以,有时候得到的
    反馈不一定能代表正确方向。


简陋文字,空乏想法。不到之处,还望指点!


Thanks,
Li Jian


于 2012年09月13日 20:15, Michael Ding 写道:
> Hi, Fedora中国的各位朋友们,
> 希望有朋友记得我。之前自认为也是列表或irc里比较活跃的一份子。后来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转入了潜水状态。
> 也许是因为年龄大了,也许是由于工作有了阶段性的变化,近来特别怀旧,所以这里发了个OT贴,也许最后还有一点广告的成分,希望各位见谅。
>
> 06年,当时还是刚上大学的小毛孩,初次接触Linux(Fedora 6)。
> 虽然不是那么好用,但是被开源提供了这么多前瞻技术的实践资料所震撼。你完全可以想象,学的是学校教的MFC,见过的最复杂的程序也就是书后的“图书管理系统”,以为所有的程序都要自己从头写的人碰到了海量开源项目是个什么状态。
> 同时,也被开源的精神、开源社区的氛围所深深打动。这里是我加入的第一个邮件列表,记得当时还是google
> group上的一个小组,也是第一次用irc。认识了好多朋友。每周五晚上都有线上聚会。我记得我的“yandy”账号,现在好像还是+v的。这里有我从一个开源小白成长为一个开源爱好者的美好回忆。
>
> 正是开源改变了我的眼界,改变了我的生活。渐渐的,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和我当年一样的学生)了解开源,进而参与开源。
> 如今我正在为这个梦想的第一步努力,那就是在做一个叫做"集盒(Geakit) <https://geakit.com>"的项目——一个中国的"social
> coding"
> 我的初衷是:中国其实不缺所谓的“开源技术交流”的社区,缺的是像google code, github,
> sourceforge那样,真正以“实践项目”为中心的平台。而由于中国的问题很复杂,我们不能指望google code,
> github能够发挥像他们在美国等地方发挥的作用。
> 无独有偶,在我做出Geakit的时候,我发现了几乎在同一时期,国内也有别的人在做类似的事情(eg.
> gitcafe)。我很庆幸,看来我不是另类,还是有不 少和我持相似观点的人的。这也更坚定了我要努力下去的决心。
>
> 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各位能够花一点宝贵的时间,看看我们的项目。也许文档类的资料还不完善,但希望大家能更多地体验下功能。我相信这里基本上也是国内高水准的列表了,我渴望听到各位前辈的意见和指导。
>

-- 

好风 ( http://www.ylinux.org/ren/2 )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inese mailing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