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0年12月21日 上午5:51,Caius 'kaio' Chance kaio@fedoraproject.org写道:
很久沒有討論 I18N 的主題了,想不到問題還在;既然我都不在体制內了,請容我現在直率的說。
2010/12/20 Peng Wu peng.e.wu@gmail.com
Hi 大家好, 我是Red Hat i18n Team的吴鹏, 目前我们组正在考虑在Fedora 15的时候,将软件安装过程中的中文支持软件包组,分成简体中文支持和繁体中文支持两个软件包组。 主要的目的有:
- 仅安装简体中文或繁体中文的输入法、字体、语言翻译等;
减少安装所需的硬盘空间。
這時候要問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輸入法/字體/語言翻譯包(套件的)都可以俐落的切成簡中和繁中?
我看不然。
某些簡體中文使用者比較常用的輸入法,都可以輸入繁體字,那又怎樣歸類?
假如某個軟件作者都把簡繁翻譯都放在一起,那又如何處理?
硬盤空間其實影響反而不大,如果對空間敏感的主機,應該任何中文都不要用。
我們絕對不應該把簡體或繁體分離--這比發明簡體字更不可能成功。
请见:Bug 650028 - RFE allow lists of locales for language groups 2. 解决在英文界面下,中文字体显示出现cjkuni-* 和 wqy-* 字体混合的情况; 请见:Bug 644685 - cjkuni-* and wqy-* fonts mixed up 注: 在Fedora 13/14的时候,由于用户的偏好,我们将简体中文的界面字体设定为WenQuanYi ZenHei, 将繁体中文的界面字体设定为UMing,这样在中文环境下,界面的字体就不会出现不同字体混排的情况。
但是这时引入了新的问题,在英文界面下,GNOME会出现中文字体混排的情况。这是由于界面是英文,pango错误的将部分文字判定为简体中文,部分文字判定为繁体中文。(详见:Bug
644685) 如果在安装时,只安装简体中文字体,就不会出现中文字体混排,只安装繁体中文字体,也一样。 所以,我们打算将中文支持软件包组,分成简体中文支持和繁体中文支持两个软件包组。
這個方法,正正體現了一種不必要的暴力:fontconfig 的發明,就是為了各種文字的融合(簡繁算是兩種語文);現在略過 fontconfig 直接忽略同時使用簡繁的人,真的對哪一方都不公平。
短期應該要集中在創造 “可以更改字體顯示優先順序的圖像界面”,中期應該要負責 “WQY 的繁體(台灣正體)補充字,生成簡繁各自專用的 WQY 字體”,長期應該要造出 “動態生成中文” 的系統。
每次都停留在這種小山寨式調教,是不會有技術的改進的;既然有商業資源支持,就好好的發展技術吧。
字體混排是功能,不是問題。
kaio 果然是大佬 ... RH 失去你真是一大损失啊! 精辟!精辟! 绝对是这样的。一旦两个都安装,问题不还是继续出现么。CJK 本来就是个问题。虽然都是汉字,但是确硬生生的混在一起,这是 UNICODE 的问题。解决繁简混排,还有中日混排,关键还是要把 CJK 分离开来。UNICODE 代码点都有 2^31 次方了,何必要把这4个国家的文字混合到一体呢?!
K410
-- Regards ☺ Caius 'kaio' Chance Fedora Project Contributor - http://fedoraproject.org/wiki/User:Kaio [IRC] kaio @ freenode | [Twitter] @K410 | [Blog] kaio.ne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inese mailing list Chinese at lists.fedoraproject.org https://admin.fedoraproject.org/mailman/listinfo/chinese